微笑曲线”战略未完待续,工作母机产业再编剧仍在上演6
微笑曲线”战略未完待续,工作母机产业再编剧仍在上演 2025年5月,日本制造巨头尼得科(Nidec)宣布撤回对牧野精机制造所(Makino Milling Machine Co., Ltd.)的公开收购要约(TOB),这场备受市场关注的收购战暂时画下句号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终结。 相反,从战略布局与产业趋势来看,尼得科未来仍存在重新出手的可能。这场收购战的本质,并非仅为控制一家工作母机厂商,而是关乎尼得科构建其“微笑曲线”价值链的核心布局,也标志着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再整合时代的开启。 尼得科为何执意收购牧野精机? 尼得科近年来大力扩张其“设备与系统”业务,将过去以电机为核心的公司形态,升级为横跨上下游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。其所提出的“微笑曲线战略”清晰勾勒出三大价值节点:
工作母机正是中游关键支点之一。自2021年起,尼得科陆续并购多家相关企业:
而牧野精机的优势在于高精度加工中心与放电加工机,在航空航天、半导体与EV(电动车)精密零件加工中占据技术高地。收购牧野精机,有望使尼得科跻身与DMG森精机(DMG MORI,年营收约5495亿日元)比肩的全球顶级综合设备制造商之列。 高溢价收购为何遭遇“失败”? 尼得科在2024年12月27日公告中提出,愿以每股11,000日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牧野精机,总金额达到2573亿日元,相较于其六个月均价(6313日元)高出74%,是尼得科历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案。 但牧野精机在评估后,明确提出三点反对意见:
最终,牧野精机于2025年3月19日引入“新股预约权”机制(广义的毒丸条款),设法稀释尼得科的持股比例,作为对抗手段。尽管尼得科提起司法抗议,但东京地方法院认定该机制合法,属合理的“时间保留措施”,促使尼得科于5月8日宣布撤回收购。 白衣骑士登场,收购战进入“第二幕” 值得注意的是,牧野精机并非意在彻底拒绝收购,而是希望争取更好的选择。收购防御的本质是“争取谈判空间”,而非“封杀一切提案”。 据多方消息,目前已有数家投资基金进入谈判阶段:
其中MBK被视为最有可能的买方,牧野精机已在官方IR资料中指出:“希望尽快与MBK达成最终协议,以免长期僵局损害公司价值”。 尼得科仍可能“卷土重来”的三大理由 尽管第一次TOB未果,但从多个角度来看,尼得科未来重新发起收购的可能性并未排除:
MBK等PE基金的商业模式,是通过收购→改善经营→几年后退出(IPO或转售)获利。因此牧野精机在3~5年内仍将迎来下一轮资本变更,尼得科届时可再次出手。
当前尼得科集团虽已布局齿轮加工、车床、镗铣等产品线,但仍缺牧野精机擅长的高端五轴加工与放电精密工艺,两者互补性极强,合作逻辑未变。
尼得科此次虽撤回TOB,但并未与牧野完全决裂。其方式理性克制、避免敌意升级,为未来合作留下空间。 总结:产业再编大潮下的博弈未完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“再工业化”浪潮之中。美国“CHIPS法案”、欧盟“绿色制造”倡议,以及日本推动“制造业复兴”政策,共同推动高端加工设备进入新一轮战略重估。 尼得科将自身从电机厂商转型为系统制造巨头,正是在这场转型浪潮中的战略典范。而牧野精机这家老牌高端设备制造商,是其“微笑曲线”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。 未来几年,无论是MBK选择将牧野再次推向市场,还是主动寻求并购退出,尼得科都有可能卷土重来。而真正的结局,或许要等到“第三轮交易”落定时,才能盖棺论定。 这场“未完成”的收购战,值得所有关心制造业未来的人持续关注。 |